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管理登录
 ■ 首页
 ■ 票据新闻
 ■ 票据法律法规
 ■ 票据法论坛
 ■ 票据民事案例
 ■ 票据刑事案例
 ■ 推荐律师
 ■ 网上咨询
 ■ 关于我们
站内搜索
    
热门文章

民间买卖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

民间“票据贴现”未入刑,...

不是最后被背书人的持票人...

朱鑫鹏律师

失票救济的技巧——主张已...

骗取、盗窃票据人被追究刑...

除权判决后,持票人又提出...

骗取银行承兑罪的危害性

信用社与公司签订合同“倒...

 新闻浏览
票据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

www.billlaw.com  2007/8/12
     "票据市场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形容现在的票据市场。
  
  票据融资相对于传统贷款业务来说,具有期限短、利率低、手续简便等特点,对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有很强的替代作用。但是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票据融资发展有些滞后,笔者认为,票据市场要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扩容
  
  扩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已经喊了多年,只是一直未见实际行动,银行仍然是唯一的主体,银票仍然是"一票独大"。
  
  从这方面讲,票据市场应该学习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拆借市场等共同购成货币市场。今年以来,同业拆借市场持续活跃,1-6月同业拆借成交29196.7亿元,同比增长312.7%,预计全年成交易会达到6万亿元。
  
  反观票据市场,则显的尤为冷清.今年前4个月,票据融资新增额占新增贷款不到10%的比例,与去年同期40%相去甚远,6月份票据融资余额更是锐减千亿。票据市场应该参照同业拆借市场,积极扩容。
  
  同业拆借市场的持续火爆,与其市场扩容是分不开的,数据显示,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从1998年的16家商业银行和35家融资中心,扩大到2006年底的703家金融机构,增长了12.8倍。
  
  就在前不久,7月9日,央行还颂布《同业拆借管理办法》,再次将同业拆借市场参与者的范围从10个扩大到了16个,从原来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扩大到涵盖全部的银行类和绝大部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虽然,2004年曾对《票据法》进行过修改,但是并没有将扩大市场参与者纳入其中。缺乏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票据市场显的那样独立,并且,风险过于集中于银行,导致票据大案接连发生,票据市场也因此成为监管部门重点"照顾"对象。
  第二,创新
  
  创新作为金融市场的灵魂,当旧的金融环境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时,必须通过金融创新实现质的变化,票据市场在经历一轮由发展到高潮再到低谷的过程后,无法再将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创新是摆脱这种困局最好的办法。
  
  商业承兑汇票作为票据市场的一种创新,近年来在我国已产生一定的规模,尽管它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下面着重介绍资产支持型商业票据,
  
  按照教科书上的解释,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s)是以资产为抵押发行的一种商业票据。用来支持这种商业票据的资产主要是信用卡、应收账款、分期付款等。参与市场运作的主要有银行、金融公司和零售商。
  
  由于中国企业债的发债主体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无缘,来自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将推动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展。
  
  首先,从进入门槛上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资产池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把不同公司的应收账款等资产纳入其中,使规模偏小的公司得以参与这个市场,解决中、小型公司的无实物资产担保融资的难题。
  
  再次,从资金成本来讲,采用流动性支持、信用支持等多种信用增级手段,能大幅降低票据的信用风险而获得更高的信用评级,因此能以较低的利率发行,特别是拥有大量贸易类应收账款的企业通过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能够以比银行借款更低的成本为其运营资本融资。
  
  对一般企业而言,通过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可将该项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出,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基础资产中像企业应收账款这类的,由于应收账款的规模反映企业的营收情况,是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渐茁壮的,循环发行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让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资金需求来决定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行规模,所以较其它短期融资方式更具弹性。而以应收账款证券化发行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在证券化计划期间内如果由承销商包销,将使得资金来源更具稳定性。
  
  另外,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作为一种风险不大但收益率较国债高的低风险货币市场投资品种,将更加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并且,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以企业资产为支持,也将间接减轻银行压力,有助于分散放贷银行的风险。
  
  综合来看,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作为一种创新,为票据市场带来一股活力的同时,将在直接融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完善体制,规范市场
  
  票据市场本来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再贴现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央行有意将其培养成中国的基准利率,通过再贴现利率的调整有效传导货币政策。从央行的动作就可以看出,1998年以前,再贴现利率与同档次再贷款利率挂钩,并按一定比例下浮。从1998年3月起,再贴现利率不再与再贷款利率直接挂钩,而由中央银行单独确定。
  
  但是,目前的再贴现利率已经名存实亡,由于流动性泛滥,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大大降低,甚至远低于央行规定的再贴现利率3.27%,加上再贴现利率长期不变,使得再贴现业务持续萎靡。
  
  失去了再贴现利率的关联,票据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也就大大减弱,在央行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下降,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发展。因此,引导再贴现政策的转型是当前完善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近年来,不断有消息传出要将融资性票据合法化,与真实贸易背景票据并行。笔者认为,按照目前市场发展的状况以及票据法律上的缺陷,融资性票据在近两年内难以有实质性突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融资性票据加大了票据交易的风险,在目前的信用制度下,不利于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融资的发展,违背了票据融资的初衷。现行的《票据法》也采用了真实票据理论,要求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和债权债务关系,要发展融资性票据,首先必须绕过这道槛。
  
  当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融资性票据也是一样,需要市场逐步认知和熟悉,在这个过程中,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仍将维持较大的市场份额。
  
  最后,民间票据融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曾发表文章称,民间票据融资日益活跃,导致贴现的利率普遍高于银行同期贴现利率;贴现期限确定不合理,一般都按6个月的期限确定。贴现手续资料要求不齐全,有的甚至不要任何资料就贴现,扰乱了正常的票据业务市场。
  
  文章严词批评了民间票据融资,强调民间票据融资的猖厥,严重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另外,民间票据贴现逃避了有效的金融监管,不利于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票据流通及融资数据的准确统计,给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民间票据贴现,融资成本大大高于银行同期的融资成本,且不受法律的保护,极不利于票据业务的有序发展。
  
  因此,我们相信,央行将在不久的将来,采取更加严历的措施,治理民间票据融资这条"灰色产业链",规范市场秩序,还票据市场一个蓝天。
发布:jjjadmin 时间:[2007/8/12]
  返回】 【顶部】 【关闭

电话:021-50373167 传真:021-68553233   手机:13774285826
上海市静安区恒丰路600号机电大厦A502-508 上海融盈侓师事务所   邮箱:zxp62108@yahoo.com.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公司法律网  版权所有.沪ICP备07024140号
网站浏览: